社会眼|龙江京剧市场再逢春:《四郎探母》火出圈

京胡一响,粉墨登场。7月15日晚,哈尔滨中山剧场座无虚席,北京京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联手演绎的经典传统京剧《四郎探母》火爆上演。张建峰、马佳、张欢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同台演出,精彩纷呈,赢得掌声不断。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四郎探母》在票价翻倍的情况下,开票仅3个小时就全部售罄,创下黑龙江戏曲票房新纪录。

张建峰、马佳、张欢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同台演出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京剧院推出的各场线下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在传统戏曲式微的当下,黑龙江省京剧院令人振奋的票房表现,为龙江传统戏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记者在《四郎探母》的演出现场看到,除了年长的资深戏迷,观众席中也不乏年轻人。中山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剧场一共500个座位,青年观众占四成,其中还有60多名中小学生。

观众中不乏年轻面孔

“好!好!好!”经典京剧剧目《四郎探母》情节跌宕、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之间,行腔优美,板式丰富,精彩不断。台上演员们行云流水般的唱腔和出彩的表演,令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听得如醉如痴,叫好声此起彼伏。

从深圳“打飞机”追戏的大学生高铭遥,向记者展示他的戏票

“我的座位是1排1号,我是第一位购票观众。我们年轻人迷起戏来不输‘老戏迷’。当得知北京京剧院的张建峰老师要来我的家乡哈尔滨演出,正在深圳校区交流学习的我,第一个抢购到了戏票,从深圳‘打飞机’跨越三千公里回来追戏。”演出前,青年“戏迷”、哈工大在读研究生高铭遥开心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戏票。

高铭遥激动地说,他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去年他曾在大学举办《四郎探母》京剧专场演出。今年5月,北京京剧院在深圳演出时,他专程去求教,有幸得到了张建峰老师的示范指点。今天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观众席,仔仔细细地观看了整部戏,受益匪浅,被京剧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小观众听京剧聚精会神

“从脸谱、伴奏、服饰,到唱腔、唱词、表演……一台京剧,就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和鲜活表现。我们年轻一代喜欢的绝不是传统戏曲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其背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高铭遥道出了年轻戏曲爱好者的心声:“今后,我要把京剧艺术作为一门终身学问和爱好传承下去。”

现场演出剧照

记者了解到,这出《四郎探母》经典大戏是黑龙江省京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联手打造的“季季有大戏”项目的首场演出。黑龙江省京剧院党委书记李跃鹏告诉记者,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和推动下,2020年,黑龙江省京剧院与北京京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3年来,双方就剧目建设、合作交流、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收到了喜人的成效。不仅为龙江戏迷带来了多场高质量京剧艺术“大餐”,更提升了黑龙江京剧演员的水平,促进了“国粹”之花在龙江大地持续绽放。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进入新的世纪,文艺样式多姿多彩,在观众有了更丰富选择的同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受到严峻挑战,票房一度受到冷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之体现的京剧艺术,如何传承和振兴?如何让经典真正与时代共舞?如何让京剧成为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力量?我认为,破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继承传统、创新激活、融入时代、服务社会。”李跃鹏动情地说。

正是基于这个初心,近年来,黑龙江省京剧院通过精品打造、国粹惠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滋养黑龙江的京剧土地繁花似锦——

资深“票友”带着“长枪短跑”来看京剧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演代练、以演代训、师带徒等方式,全力培养京剧艺术骨干,为黑龙江京剧艺术发展进行有力的人才储备;复排了一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创排了一批红色剧目、储存了一批待排剧目,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各种省级以上大奖上百个,多次赴国外、省外交流演出,把国粹艺术搬上更多的舞台。

戏曲爱好者争相让演员在节目单上签名留念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及文化惠民活动,为文化的繁荣厚植了土壤。持续打造“每周一戏”驻场演出,把几十部精品剧目、上百个脍炙人口的折子戏送给广大观众,已累计演出近千场次;将“国粹”送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省内40余所大专院校,演出超百场,为年轻人播下戏曲文化的种子;开展“国粹讲堂”活动,由剧院的优秀演员轮番上阵,由浅入深为群众普及京剧知识,引领百姓走进京剧、了解京剧、爱上京剧;2020年以来,创新推出了云演出、云录制、云推送、云培训等艺术惠民活动,把一批经典剧目通过“云端”送给百姓……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不舍离去

“黑龙江京剧界的各位老师秉持京剧先辈的优良品质,积极开展京剧艺术传承与发扬工作,我要向他们致敬。”在《四郎探母》演出现场,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点评了黑龙江京剧人。他告诉记者:“我们两家京剧院要携手把中华民族伟大艺术,在当代更好地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推动黑龙江京剧更多地走进北京、走向全国,把黑龙江的京剧艺术成果奉献给全国人民,奉献给当代不断壮大的京剧观众群体。”

国粹生香,余音绕梁;传承瑰宝,凝聚力量。一场精彩的京剧演出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也许会渐渐散尽,但它留下的国粹艺术价值却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李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社会眼|龙江京剧市场再逢春:《四郎探母》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