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一位东北大厨的2023年朋友圈 点赞最多的是这道菜

今年东北旅游热也带火了东北的美食。网友总结必吃的三道美食,除了铁锅炖、冻梨,那肯定就是:锅!包!肉!

这事儿在冰城一位大厨身上得到了验证。翻看他2023年的朋友圈,只要他发个锅包肉的图片,点赞就会“排长队”。

锅包肉被狂点赞

冰城这位大厨叫郑树国,他的2023年朋友圈绝对是一道道美食的集合,但网友盯着的还是硬菜“锅包肉”。

image.png

郑树国是哈尔滨老厨家第四代掌门人,从小就在灶台旁看着大人做锅包肉这道菜,吃着吃着锅包肉就长成了东北大汉。

现在的郑树国已经亲自做锅包肉十几万盘,关于锅包肉的故事他比谁都了解。

去年冬天,“尔滨”火了,锅包肉也火了。郑树国介绍:锅包肉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的锅包肉,其实就是“焦炒肉片”,属于咸鲜口味。郑树国的曾祖母是俄罗斯人,她很喜欢这道菜,但不适应北方的咸浓口味,于是曾祖父郑兴文就往里边放糖醋,变成酸甜口味。之后为了迎合在哈尔滨的外国人的口味,去掉了葱姜蒜,加入了时令水果。郑兴文将“糖醋味的焦炒肉片”命名为“锅爆肉”。叫着叫着,就成了“锅包肉”。

东北的东 东北的菜

在郑树国看来,锅包肉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东北菜文化历史的典范和浓缩。

image.png

在郑树国的朋友圈更少不了“文化”的宣推。郑树国认为,文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城市必然有着有力的文化支撑。宣传推广传播哈尔滨的饮食文化和城市文化,已经成为郑树国和他掌管的餐饮企业“老厨家”一以贯之的行为。

老厨家作为省级非遗项目“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传承单位,一直为人们“留住了祖先餐桌上的记忆”,守住了他乡游子“记得住的乡愁”……走进老厨家的每一个店用餐,都如同穿越百年时空,切身完整地体验了一次哈尔滨百年餐饮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真可谓是“一顿美食宴,百年历史行”,如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文化氛围,这样的贵气与大气,正使老厨家逐渐成为人们心中“最有文化的餐厅”,成为展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平台。

敢于“潜伏” 敢于“亮剑”

郑树国一直都在玩“潜伏”。在老厨家的会客厅、餐厅四处都有人在“潜伏”,竖起耳朵在听你“叨叨”。终于,郑树国发了一个朋友圈自爆“潜伏”内幕。

image.png

他说:“潜伏在宾客之中,收集一下客人的真实评价,听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调整,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好的服务,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作为老板,郑树国给他的员工送上温暖服务。

image.png

他说,我是厨师我知道,所有厨师给顾客做菜都会认真做,自己吃就糊弄,所以必须盯紧,这关乎所有员工的健康。

image.png

他又说:“以前厨师一累就不认真做员工餐,员工餐不好,有的员工就吃麻辣烫、方便面。员工多是年轻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让他们吃好很重要。”

image.png

工作起来,必须“严”字当头。他把自己的后厨亮出来,餐厅的各个角落亮出来。

郑树国说,挑出毛病来,请你吃锅包肉。

image.png

image.png

目前,餐饮市场一个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消费者在饮食上更加理性和谨慎,对健康绿色、营养价值、产品品质更为看重,对食品安全也更加重视。 在这一点上,老厨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卫生检查也成为联检的一个权重指标。

image.png

2024年,伴随着锅包肉的扑鼻香气,餐饮业也迎来了自己的“龙年”。郑树国在2024年也有心里话要说。老厨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成为许多人抹不去的乡愁记忆,也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属性,更是一种时尚的城市味道。“今后,我会继续做有文化加持的老字号餐饮品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郑树国说。(王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翻看一位东北大厨的2023年朋友圈 点赞最多的是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