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疗反腐 建好“阳光下”的机制是长久之计

连日来,关于医疗领域反腐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发布了有关问答,指出加强医药领域反腐工作是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医药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医疗反腐并不算新鲜议题。早在1999年,我国就曾印发纠风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狠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领域也历经了多次专项整治。

但很显然,这次专项行动比之以往都有所不同。这场由十部委联合掀起的反腐飓风,无论是力度还是精准程度,都可以说是空前的。那么,此次医疗领域的“刮骨疗毒”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于医疗反腐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笔者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四点思考。

一、生命健康是民生底线,沉疴当用猛药

针对此次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人忍不住跳出来痛呼“阵仗太大”“板子太硬”,声称医生一职关乎治病救人,请求手下留情。

自古杏林秉承妙手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为己任。当一双手沾满了铜臭,把行医当成了生财之道,“白大褂”也就变了色。

腐败不止,医疗安全和行医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比如近来被曝出的“一台设备3520万元,院长吃了1600万元回扣”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药企把费用花在了公关和行贿上,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减少。以上种种最终导致生产出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不合格,而这些不免由患者来买单。

“蠹虫”不除,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仍会是民众的心头之痛。据报道,广东某地一医院原院长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这位院长被揪出后,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今年前五月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浙江医疗反腐 建好“阳光下”的机制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