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石琪 读书改变我对生活的认知

石琪

读书让我快乐。小时候,看书是我众多爱好中稍微文静些的活动,家长乐意,我也开心。每次学校组织集体课外书征订时我都很积极。当时一系列的世界名著中,《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王子》是我最喜欢的几本。有一次,我在二舅家的阳台看到一整柜子不要的旧书。这些书的侧边几乎都被太阳晒得褪色泛黄了,玻璃柜门蒙着层灰尘,书上也蒙着一层灰。显然是没人动好久了,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积极主动帮二舅擦书。走得时候我拿走了两本书,一本是《呼兰河传》,另一本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也是我印象里最早让我感觉书籍力量的两本书。

我在大学时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至少读十页书的小目标,大概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月就放弃了。当读书变得功利性的时候,就会忘记初衷,忘记最开始读书时纯粹的快乐。而如今,读书依然是我快乐的源泉。选书是关键,我会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书去读,范围很广泛,比如一些散文集、悬疑推理小说、喜欢的作家的书以及文笔绝佳的网文。这些书读起来引人入胜,能让我放下手机和电脑潜心去读。

读书使我自省。最近我在读罗翔老师的书,他在分享自己读书心得时写道:“我们无知,所以我们读书,我们读书,所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句话我十分认可,我曾经也会因为自己读过一本好书沾沾自喜,似乎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标榜我的品味和审美。读完一本书之后不应该急着为自己感受到一点心得体会而得意,读书应该是一个发现自己的无知,又不断用读书填补无知的反复的过程。同样的一本书能带给我一遍遍不同的感受,读起曾经一知半解的文字,和那些难以感同身受的人物经历时,能体会出更深一层的含义。有时候很多事情是难以跟身边人交流的,但在书中,总能找到一些曾经感受到但是表达不出的东西,透过纸张与我的精神交流,使迷茫和苦闷得到一种纾解,让我不断地思考、反省。

读书伴我成长。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读书是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这个世界。有些作者本身经历过苦难,写出来的作品带有自我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寻;有的作者有对某一角度执着坚定的热爱,写出来的作品带有一腔热情和专业性;有的作者想象力天马行空,塑造出一个个叹为观止的完美世界……”在读书时,能让我短暂地进入作者塑造的一个世界,无论那个世界是虚拟的,还是真实发生过的,都能让我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和体会,在别人的经历中得到深刻教诲实在是一种幸运。

读书带给我的成长不是立竿见影的,是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一点点体现的。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读书好像也没什么用,原因是当读完一本书之后,仅过去一个月就将内容忘记得差不多。但当我度过了那段浮躁的时光,回过头来发现,是那些我读了又忘了的书,让我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现在,每天不管忙不忙,抽出时间看一会儿书成为了我的习惯。没有规律,有时候拿起一本书看几页就神游天外,有的时候即使是熬到凌晨眼皮打架了也舍不得放手。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读书并不需要带来多么显著的变化,只要能让自己的思想发生一点点改变,哪怕只是读的时候过瘾,那这本书就算没有白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90后石琪 读书改变我对生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