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 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

原标题:势观台海|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

日前,岛内三家教科书出版社南一、康轩、翰林将2023学年小学五年级社会科教科书送审,随后都接到通知,“打回重来”,要求对课本上下册重编。

这是台湾首度出现3家出版社都被要求重编教科书的情况。

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 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

负责审查的教育部门“教研院”是制定“课纲”的机构,提出重编要求的理由是“与课纲精神有距离”,要求将台湾、大陆、日本与韩国等历史“放在东亚史脉络里”。

出版社感到委屈,向媒体透露,过去社会科教科书都是以时间轴为主,而这次审查委员的要求,是以“变迁及因果”等四大主题轴编排,抛弃了时间轴,舍弃过去的朝代时间线叙述,可能将导致学生学习错乱,难以理解。

更可怕的是,岛内某些人包藏的“去中国化”祸心。

教育界相关人士指出,“教研院”要求重编的公文来函内容模糊,并没有清楚说明审查未通过的理由,而所谓“放在东亚史脉络里”的要求,几乎重演3年前高中历史课本的状况。

2019年起,根据“新课纲”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正式投入使用,以往的中国历史打散并归入东亚史,与“台湾史”区隔。当时岛内舆论认为,这是“去中国化”在教育领域的极端体现。

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 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

在教科书中搞“去中国化”,对民进党来讲,不是始自2019年,更不是2022年当下才开始的小动作。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公民”、历史、地理三科合并为“社会科”,独立的历史科在中小学课程中消失。其后,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凸显“一边一国”史观的内容被陆续塞入。2006年,当局施行“新课纲”,“台湾史”与“中国史”完全分开。

2014年,马英九当局检讨陈水扁当政时期的高中“课纲”,作出修改,如“慰安妇”词条加上“被强迫”三个字;在“东亚战争”前加上了“侵略”,遭到绿营反对,发生了受民进党支持的“反课纲运动”。

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立即废除马英九时期通过的“微调课纲”,继续使用陈水扁时期编制的“台独媚日”教科书。2017年,民进党当局“新课纲”不再明确区分“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而是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中国史”消失了。2019年投入使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便是根据所谓“新课纲”编写的。

在陈水扁任期内,时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因为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臭名昭著,不过,教育部门还有个官职不高、名声却更大的“风云人物”,时常因为种种出格言行引发争议。他就是时任教育部门“主任秘书”庄国荣。

庄国荣“台独”立场鲜明,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是在2007年12月执行把“中正纪念堂”的“大中至正”匾额换成“自由广场”。更频繁造成社会纷扰的,是庄国荣那张嘴。直到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庄还在造势场合对马英九已经去世的父亲出言不逊,引起轩然大波,由此丢掉了官位,差点连台政大的教职也丢了。之后,庄国荣转为低调,却在2016年潘文忠接任“教育部长”后重出江湖,这次教科书被打回重编,岛内舆论认为,庄国荣极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 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

庄国荣是否在幕后“下指导棋”,台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自然是矢口否认。对于这次教科书被要求重编,负责人潘文忠辩称:社会科“课纲”并未“去中国化”,而是“要让学生从单一区域学习,导向全球互动关联的系统思考与多元理解”、“还要让历史教育从特定意识形态或族群观念的灌输中摆脱”。

无论如何云山雾罩,欲盖弥彰,在教科书上所做的手脚,不是第一桩。至于“幕后黑手”,也不止是某一个人。两岸有识之士早有深刻认识,如果民进党当局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所酿成的恶果,将不是承认或否认哪一个人、哪一件事具体责任的问题。

历史将公平地记住这一切,两岸中国人也会公正地评价这一切。

撰稿 / 势观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岛内小学教材被退书 民进党再现“去中国化”黑手